2023-02-120次浏览来源:网络
(外地人买首套房不看社保了,“最强县级市”取消限购?回应:没取消,是优化调整…)
每经编辑:段炼,魏文艺
为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最强地级市”苏州再次优化楼市政策。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苏州下辖的“最强县级市”昆山市以及太仓市房产交易中心了解到,非本地户籍居民购买第一套住房,不再需要提供社保缴纳证明。
昆山未来城图片来源:摄图网_
外地人在昆山、太仓购房
不需要社保了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别从昆山住建局、太仓房地产交易中心相关人员处获得证实,外地户籍人员只要在苏州大区内无房,在昆山、太仓购房也不需要出具社保或纳税证明了。
但太仓房产交易中心相关人士强调,这并非取消限购政策,而是针对在苏州购买首套房的客户。外地人仍然不能在苏州购买第二套房。
昆山住建局相关人士还透露,符合人才政策的购房者可以购买三套房。加上此前已放开限购的常熟、张家港,苏州非核心区已对限购政策进行了优化调整。
这是继今年苏州调整非户籍居民家庭购房条件和二手房限售政策之后,又一次放宽楼市限制措施。此前,非户籍居民家庭在苏州市区、昆山市、太仓市范围内申请购买第1套住房时,要求购房者提供3年内在苏州市范围内连续缴纳2年及以上个人所得税缴纳证明或社会保险(城镇社会保险)缴纳证明。
“这一举措的落地,将有利于释放合理的刚需性住房需求。通过降低外地人群的购房门槛打开需求端,从而吸引更多外地人才在昆山、太仓安家置业。且上半年上海客群被疫情管控,有一定停滞,此次政策出台有利于再次激活此部分购房人群。”中指研究院苏州分院高级分析师金珂通过微信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金珂分析指出,苏州上半年在疫情管控放松后,积压的购房需求在5~6月份逐步得到释放,在房贷利率下调的背景下,苏州还接连发布新政,包括放松限购、限售政策等,释放改善人群的置换需求,激发市场活力,带动5~6月份的成交上涨。不过,7~8月份,在传统淡季、推新减少与高温天气的影响下成交量有所回落,近期省内各个城市也频繁传出政策调整信息,购房者多持观望等待态度。
上半年昆山房市表现低迷
从近年的表现看,上海的外溢需求是苏州购房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地理位置毗邻上海,还曾走出一波楼市小高峰行情,热点楼盘频频出现“千人排队”“开盘即罄”“一房难求”的场面。无论央企保利、中海、华润,还是规模民企碧桂园、旭辉、新城控股,或是港资房企九龙仓等,都将苏州作为公司重点布局的城市之一。
然而,受行业整体下行影响,苏州楼市也有所降温。据昆山市统计局发布的信息,上半年昆山市房地产市场表现低迷,全市共完成商品房销售面积155.8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4.3%,其中6月当月完成45.37万平方米,下降4.7%。虽然当前按揭利率下调以及购房政策有所放宽,但由于疫情反复、收入预期下降等因素叠加影响,居民购房预期普遍转弱,下半年销售仍面临较大不确定性。
昆山市统计局表示,下一步要用好房地产政策调整机遇,全力释放楼市活力。加快存量楼盘资源销售和供地节奏,引进头部企业,引导拿地项目尽早开工,加快推进商品房建设与上市,提升项目品质,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昆山、太仓两地的新房市场成交走势在3~4月受疫情影响呈下跌趋势,5~6月短暂回升,7~8月继续出现回落。同比去年1~7月,成交总量均呈现下跌趋势。
“昆山、太仓优化限购措施后,满足人才认定的外地户籍居民无需社保在昆山可以买三套房。非户籍居民家庭在苏州市购买第一套房,除了市内六个区,其余昆山、太仓、常熟和张家港都不再需要社保缴纳证明。”金珂直言,在政策有利于更多买房人进入购房市场的背景下,房企应该加大对城市市场周期及政策变化研究力度,加强竞品监控,制定差异化营销策略,把握市场机会。同时,应持续优化产品,打造差异化、有竞争力的产品,注重品牌建设,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苏州已出台多项楼市新政
据21世纪经济报道,2022年前7个月,苏州已出台多项楼市新政,涉及放宽限购、放宽限贷、放宽限价、放宽限售、公积金、税费减税、购房补贴等。
今年5月9日,非苏州户口人员购房,从3年内累计缴纳24个月社保变成3年内连续缴纳6个月社保即可买房;到了8月17日,只要在苏州无房的个人或家庭,在昆山、太仓购买首套房,除了消费者根据支付能力购买,已无任何门槛。
与限售、限购政策优化调整同时进行的,还有人才政策。如果符合人才家庭要求并且去人社部门开出了人才证明,就可以视同本地户籍,限售三套。
2022年以来,优化调整限购政策的城市有郑州、福州、衢州、佛山、青岛、武汉、成都、南京、厦门等。
由于紧邻上海,昆山、太仓以及海宁、嘉兴、湖州等客户需求溢出效应非常明显。此时环沪都市圈对于政策的优化调整频率的加快,或许也会影响其他城市调整政策的节奏。
记者|刘颂辉
编辑|段炼魏文艺杜恒峰
校对|王月龙
部分内容整合自21世纪经济报道
|每日经济新闻原创文章|
每日经济新闻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