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260次浏览来源:网络
(杭州落户松绑!每年将新增3万专科生落户 有人打算马上就去交材料)
昨天开始,有传闻杭州专科生落户的细则已经出来了,还有纸质版的通知流出。今天早上开始,各种报道也开始在粉丝群和朋友圈流传。对于购房者来说,最关心的只有三件事:
是不是真的?
细则是什么?
专科生落户,杭州房价又要涨了吗?
经视看地产的记者第一时间做了调查,一起来看。
5月29日下午,记者致电了6家派出所户籍科,分布在主城区、萧山区、富阳区。
6名工作人员的回复都非常肯定:可以办理,已经收到文件。
记者咨询的6家派出所中,除了西湖区文新派出所需要6月初开始受理,其它派出所从今天开始就可以办理了。
同时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办理时长也有所变化,由原来的七个工作日缩短为五个工作日左右。
富阳区城东派出所的工作人员说,今天开始,电话就没有断过。“都是来问大专落户的,问的问题也都差不多,今天一直在回答这个问题。”
对于落户需要的材料,基本差不多,但根据落户地和户口性质的不同略有不同。“办理手续时,毕业证书、户口本、身份证这些是必须的。如果是集体的话,还需要带上集体户的同意落户书和首页。有的还会需要无房证明,具体的情况需要来派出所问。”
大专生如果要落户杭州,还需要符合两个条件:第一,35周岁以下;第二,已缴纳社保并且签订一年以上的劳动合同。
这意味着,经过一个多月,杭州大专生落户一事终于尘埃落定。
4月3日,也是杭州第一次出现“大专生落户政策”的日子。当时,杭州发布了一份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通知,其中有一条提及了“大专在杭工作并缴纳社保可直接落户”,消息迅速刷屏。
当天,浙报传媒地产研究院院长丁建刚评论道:“我认为杭州未来不缺房,也不缺地,缺的还是人和产业。
我们和一线城市相比,人口密度差得太多了,经济和人口密度未来是杭州发展的关键。
城市的空间和结构的骨架已经打开了,但并不见得城市骨架大就是好。城市骨架大了,但缺人。所以在限购政策还没有放开的背景下,抢人大战我们可以理解为未来经济发展积蓄更大的动力和能量的大战。”
丁老师的评论,把落户门槛降低的影响说得很清楚了。从全国来看,杭州也确实算是启动抢人最晚的几个城市了。
2019年以来,发布各种人才引进与落户等政策的城市已经接近30个,包括合肥、深圳、海口、西安、南京、成都等地,其中河北石家庄的“零门槛落户”更是引起了热议。
2018年中高端人才净流入率全国第一的杭州加入“抢人大战”,让其他城市颇感压力。
在杭州大专落户细则出台的当天,我们曾经采访了3名在杭州的专科生(传送门:杭州下调落户门槛至大专我们采访了3个在杭州的大专毕业生)
他们当中,有为了下一代想要留在杭州的SaSa,有为了孩子读公办学校着急落户的涂莫,还有等着细则出来,落户后好去摇号买房买车的小萌。
今天,我们对他们三位做了回访。
SaSa说:“还在老家,等回来再看”
涂莫说:“明天就去交材料。”
小萌对细则还没有很了解,打算先看看:“好像需要省社保市社保的,不是很懂,我还没有完全理解细则。”
大专生落户,会带给杭州楼市怎样的影响,其实是经视看地产读者最关心的。
杭州到底有多少大专生,这个数据官方一直没有公布过,但是结合官方在各个渠道发布的数据推测,每年来杭州工作的大专毕业生有3万人左右。
来看几个数据。
2017年,杭州接收应届高校毕业生人,其中专科学历的比例是36.95%。也就是说,2017年,就有名大专生在杭州就业。
这个数据,来自杭州市人才服务局联合杭州人才市场、杭州市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杭州人才网发布的《2017年度杭州市接收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报告》。记者梳理了一下,这份报告从2015年开始发布,发布的时间是每年的6月下旬。2015-2017年,杭州每年杭州接收的毕业生都在7.5-8万人之间,专科比例保持在36%。这个数字不容小觑。
(图片来源:2018.6.21杭州日报)
2018年的详细数据,目前还没有发布,但是我们可以看5月16日,浙江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发布会上通报的另一组数据。2018年,浙江全省新引进大学生51万人,比上年增长35%。其中重点提到了杭州,杭州中高端人才净流入率为13.6%,居全国第1位。数据当中,没有明确专科生的人数,但结合成绩和历史数据推测,2018年来杭州工作的专科生人数和2017年持平应该没有问题。
第三,是杭州的常住人口。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止2018年末,杭州常住人口为980.6万,比2017年的946.8万增加了33.8万人。这其中,也包含了不少专科生。
看完这三组数据,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来文末讨论。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