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20次浏览来源:网络
(80%的海归都是硕士?海归硕士找工作有多难?)
原标题:80%的海归都是硕士?海归硕士找工作有多难?
教育部今年发布的《中国留学回国就业蓝皮书2016》显示
去年8成以上的海归为硕士
以前总觉得出国读个硕士更好找工作
到回国找工作的时候才发现
尼玛海归硕士一抓一大把啊
根本别谈什么优势了
今天Uni酱走心分析:
如今海归硕士就业真的没有优势吗?
回国就业的正确姿势是什么?
为什么说海归硕士没优势?
1.赶不上国内招聘季,错失良机
国内大多数企业的招聘期在8月到12月之间,面向的是应届生,也就是正在上大四的学生。而海归一般的毕业时间大多数是6月,少部分是12月等。哪怕6月毕业的一般也不会立即回国。
所以对于海归来说,首先回国找工作能不能被当做应届生对待是一个很多人忧虑的问题,其次就是很多海归都会错过校招期(目前只有为数不多的企业开启了海外招聘流程,在海外投国内工作因为不能参加笔试面试等,很多机会都错过了),且这些人也很少会有机会或经历去各个学校参加校园宣讲会招聘会等,所以在时间点和资源的角度来说,海归都是弱势群体。
2.缺乏相关工作经历
大多数人的脑子里毕业的方向就是考研(课程)/保研、留学、公务员(课程)或找工作,殊不知留学或读研只是一个找到更好工作的方式而已,这些都是过程和手段,最终的结果还是要找到一份好工作。
所以很多海归硕士项目不超过两年,要保证高GPA,还要做项目等等,大多精力已经被耗光,无暇去做职业上的准备,比如实习等等。而实习经历反而是找工作的时候最重要的事情,所以对比于很多名校生在本科的时候专注于积累实习经历的,海归就又有了一个决定性的劣势。如果仅有的几个假期也没有好好利用,国内国外的实习经历
3.国内很多HR只了解海外名校
海归能力层次不齐,而且除了哈佛、斯坦福等名校,其余的好学校大多时候国内企业的HR并没有那么了解,而且一些海外项目、课程设置等和国内的完全不同,对于不了解的领域HR很难做比较或判断。
所以如果是要去投行或咨询等比较高端的公司,海归其实还是有明显优势的,他们的付出和经历也可以被比较公平的衡量和比较。
4.和北清复交比,海归优势全无
国外的项目绝大多数情况下要比国内的学习要累,要看更多东西,对知识掌握的宽度和广度等要求更高。但大多数时候应届生招聘招到公司里的人是不需要用那么多知识的,所以企业会挑更好用的人。
他们对国内的学生更了解,觉得国内的学生更肯吃苦,工作的时间可能维持的更长,期望的待遇更低,也就是更好用了(何况现在很多清北复交的人都有很多海外交流交换的机会,从这个角度来说,海归本身也是没有什么优势)。
5.都想留在本上广深,竞争激烈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要找到更好的平台,这本身是一件好事。而海归群体的这种觉醒意识更浓烈,所以绝大多数海归回国都在北上广深,都去争最好的公司,最好的职位,或者都会更着眼于个人价值的实现。而国内的最好的学校里最好的人也一样,和国内的这些人比起来,仅一个海外学校的文凭也是完全没有优势的。
很多海归应该放下500强情节和投行情节,收起那种非高盛美林大摩不去的执拗,你就会发现机会遍地都是,而自己之前把自己人生走窄了。
6.眼界开阔了,但能力没有跟上
这也是很多国内HR对海归的评价。很多时候海归是有自负的本钱,比如更懂得国际化标准化的东西,更懂一些管理知识和概念等,以至于很多国内的企业看到这样的海归会觉得不接地气或太傲气,总而言之还是“不好用”。
很多人觉得海归要求的薪金太高,但其实很多海归都已经把标准降低到了6000左右,这实在不是一个很高的数字。哪怕要求在一万左右,和一般五十万以上的留学成本来看也不算什么。从某个角度来说海归们对薪资的要求,那不是他对自己能力的盲目自信,那是因为家庭初期成本的投入反过来都压在他们的肩膀上。
不过其实海归的软性能力还是有价值的,所以海归回国的第一份工作不应该着重看起点的高低,而应该看发展曲线斜率的大小。
回国就业的正确姿势?
1.回国求职Timeline
2017.05-06:准备笔试/中英文面试;国内招聘进入淡季,准备毕业的同学要尽快完成相关手续办理。
2017.07-08:回到国内的同学,开始准备学历认证;对国内政策多加了解,比如“五险一金”、“三方协议”等等。
2017.09-12:国内名企秋招开始,参加2018届校招;12月错过秋招的同学,趁早为来年春招做准备。
Uni酱提醒:在公司放出校招的前几天就网申,千万千万千万不要等到最后几天!比如,秋招的时间一般是9月份,但许多互联网公司相对较早。腾讯就是8月1日截止,所以想进互联网一定要提前。
2.如何写出接地气的简历
不要强翻你的英文简历
挺多同学可能在美国待久了,只有英文简历,写中文简历基本靠强翻,不符合中文的语法和表达方式,看起来让人哭笑不得。你就想想,一份看起来浓浓中央六套配音电影范儿的简历,HR看了是不是尴尬症都要犯了?
简历上没电话基本就被直接弃掉了
外国的公司会首选用邮件联系你,但是国内HR习惯使用的是电话。写中文简历的时候,千万别忘了留电话号码。当然了,也有些同学喜欢留国内父母的电话...额...小编只想说,你永远想不到,你的父母为了帮你找到工作,敢跟HR讲些什么...
国内简历一定要放照片?
国内简历一般都会准备中英文两个版本,两页放在同一个PDF里。国外简历大部分都不附照片(如美国有外貌歧视的嫌疑),但中式简历就看公司要求了,有些同学把自己的生活照啦、学士服毕业照啦、自拍照啦什么都往上放,这就有些不合适了。简历照的选择,总而言之就是:要professional。
(UniCareer独家中文简历模板)
3.国内的笔试/群面都是套路满满
通常国内招聘的流程为网申-笔试-群面-小范围/单独面试-收到左边offer右边:
笔试:
拿出1-2个月的时间正经准备笔试题目,这是海归最短板的地方,相信我,那些题目你真的不会做。国内国企民企笔试网测的很多题目都非常诡异,一堆性格测试,根本不知道选哪个才是对。所以一定要提前准备提前练,千万不要相信自己的智商。
面试:
1)时刻准备着:国外通常会提前1-3周通知你,给你几个timeslot选择,一般HR也不会在周末联系你。而国内面试,今天给你电话,也不问你有没有时间就叫你明天来的情况,也可能发生,要随时准备好作战状态。
2)面到心力交瘁:国外面试一般3-4轮就完了,最多就是5-6轮。国内很可能面一面就到7轮。在国内,下午6点刚面完,晚上9点又接到电话问能不能跟manager聊聊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3)等到天荒地老:国内的决策时间要长的多,比如一童鞋面花旗,一共面了7轮,用了4个月...尤其是赶上春节,做决策的人都在休假,春季招聘的结果又得生生拖上一个月,也是real心累。
以上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国内招聘职位就那几个,申请的人海了去了,所以造成求职者与雇主的信息不对称,权利不对称。没办法,谁叫咱们国内人口基数大呢。
4.群面是一场优雅的撕逼:很多同学在回国之前应该从未真实参加过群面。Again,还是因为咱们祖国人口众多,国内群面非常普遍。听说国内的券商更是开始使用狼人杀和杀人游戏做为群面新形式了,毕竟拼逻辑比口才什么的,还是非常适合金融行业面试的。
Uni酱提醒:国内有些professional的词汇,国外留学回来的真是适应不来。比如之前我一朋友去面埃森哲,一票清北复交的candidates,上来就是贵公司XXXX,听的整个人都不好了。还有邮件里的【顺颂商祺】,类似英文中的Bestregards。这些用词的差异平时可以注意多了解,不至于听到或看到的时候一脸懵逼。
4.国内工作机会去哪里找?
国内大部分人是不太习惯用LinkedIn的,但国内也有很多类似的求职招聘网站,比如:
大街网:回复率很高,有个特别好的功能是会有简历投递的过程显示。而且有聊天功能,可以各种勾搭HR大大们。
智联招聘:投完一个简历以后会有相关的岗位推荐,想海投的可以点选择全部,据说有人最高纪录半分钟内投了300多封简历。
拉勾网:专注互联网行业招聘的网站。
豆瓣小组:北京/上海/广州招聘小组,一般都是急聘,可以立马入职。
关注海外专场招聘会:以国内互联网巨头腾讯为例,2016年在海外校招方面加大力度,腾讯从9月底开始在美国、英国、新加坡、香港等地区展开巡回宣讲与面试;华为在8月和12月分别开设留学生专场招聘会。中石油、美的和部分银行证券也都在暑期就启动了2016年校园招聘,不乏优质的留学生职位。
多跟学长学姐联系:看看他们的去向,了解留学生的就业行情,善用不同的资源。
Uni酱提醒:UniCareer的微信平台也会定期po出国内职位,大家一定要多多关注,国内求职干货/精彩活动/内推职位不错过!(比心)
5.海归必备证明文件早准备
必备材料:
下面两个重要的证明文件一定记得提前准备,确保回国入职或者留学生福利的领取不被耽误:
《留学回国人员证明》:大部分国企会依据这个证书上的时间,来判断你是否属于应届和是否承认你的学历。所以举例,如果是2017年8月就结束课程回国的同学,如果想参加2017-2018年的招聘,可以稍晚一些去做教育部认证,至少保证两点1)回国后还可以以未毕业学生身份实习2)2017年秋招如果不利,还可以参加2018年春招。
申请认证地址:
《学历学位认证》:回国之后无论是就业、参加专业资格考试还是申请留学生优惠政策都需要这份重要凭证。
申请认证地址:
回国福利:
1.免税买车:留学生回国购买免税车,可以免去进口零部件关税和车辆购置税(所购车辆市场零售价÷11.7),但仅限于国产小汽车和国产合资汽车。
2.创业资助:计划在中关村科技园创业开公司的小伙伴们,可以申请创业担保贷款“绿色通道”,企业贷款额度在100万元以内,中关村管委会将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50%贷款贴息、补贴全额保费。
最后,Uni酱想说:
海归们找到自己清晰的定位,多积累实践经验是非常重要的。“我想找什么工作”和“我能匹配什么工作”是有差别的,再加上目前国内人口基数大环境的问题,“我能匹配什么工作”和“公司有没有headcount给我”又出现了正相关。因此,对自己有清晰定位的人才能事半功倍。也就是说:
先去能去的地方,再去想去的地方!
*本文由UniCareer原创发布,未经受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