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300次浏览来源:网络
(你所了解的博士海归待遇如何?)
年底毕业,面临回不回国的选择。感觉网上谈论海归硕士比较多。所以想了解下博士海归的待遇如何?欢迎学术界和工业界的朋友来分享经验!
昨日,在北京工作的侄子给我转发了一条消息(见下图截图),说有一位海归博士,本科985毕业,硕士211学位,后去海外公费读博,学成归国后,在北京一所211高校当了一名正式入编的大学教师,但月新低,也没有其他收入和福利,想通过发表论文解决生活困境,无奈还要过三关斩六将破“五唯”(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
10年前,尽管我侄子只是一所北航独立学院本科毕业生,但在当时也许是就业市场供不应求,也或许是他所读的专业正适合用人单位的急需,他竟能进入一家有正式编制并能落户北京的大型央企;而在当前遍地是大学本科毕业生,甚至是211、985和海归硕士或博士人才济济的情况下,却面临了因大学生过剩而造成就业市场供过于求的”就业难、难就业”的严峻局面,此时能在北京名校求得一职,且能进编,实则不易。有了编制,自然户口就能留在北京,那可是万众瞩目,众人所望的归宿啊!不得不承认,这位海归博士确实是在所有海归人群中万里挑一的佼佼者(从他能在短短的两年,多篇核心论文在SSCI发表并收录,可想而知)。
在普通人眼里,大学教师社会地位高、待遇好,年收入至少百万。这位海归博士当初也以为是,但万万没有想到,入职后的第一年(试用期),月薪只拿到不足6000;第二年(转正后),月薪只拿到8000,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收入和福利。
说实在话,不要说在北京这样一个高消费的大都市,就是在广州这样一个一线大城市,一个月到手8000,如果没有任何收入和福利,确实低了;再如果学校不提供住房,没有父母资助,靠自己买房安居乐业,不仅囊中羞愧,恐怕连生活都成问题。
当然,为了得到来之不易的编制,为了留在北京,守住在京户口,总不能终日抱悔过日子。生活再艰难也得熬着。于是,为了改善生活,不惜劳苦用了两年时间撰写,并在国际学术权威刊物SSCI发表和收录了几篇核心论文,却又被否了(不是论文被否了,而是待遇被否了),理由是还需要破“五唯”,即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目前,他能破的只有“两唯”,其余“三唯”对于刚入职的年轻人,哪怕你学历再高、成果再多,也需要熬到“白了头”才到尽头?难怪教育部最近发了文,提出要破“五唯”以及论资排辈观念,以结束阻碍年轻精英群体提升的门槛,让他们“不拘一格降人才”。
至于这位海归博士月薪为何这么低,这真的与刚入职有很大关系。在大学任教,靠国家财政拨款的那点工资真的不高。收入高的往往是效益工资,而效益工资又与课题或项目挂钩;而课题或项目,往往又与副高职称以上的教授有关系。当然他们也是从年轻开始历练了多年,熬到了“白头”,才荣幸评上副高以上职称的。但是光有高职称还不够,还必须争取至少是省级以上的科研课题或项目;而课题或项目不是说你争取就能争取得来的。首先你必须要有近三年的省级以上的学术成果。这位海归博士,虽然用了两年时间撰写,并在国际学术权威刊物SSCI发表和收录了几篇核心论文,但因为是刚入职的年轻精英,无行政头衔,无参加省赛国赛获奖项目,自然评不上副高职称,无副高职称,自然无条件和资格申请课题或项目,无课题或项目自然无效益工资。
网友看到这里,自然明白为什么当今社会发生的年轻人”内卷”和“躺平”的现状,已经延伸到年轻精英阶层了吧。也正因为这个原因,促使许多在发达国家留学的精英人才不敢学成回国,详情可以看看我对清北留学生学成不归的解读:《从贫困留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我理解一些清北留学生学成不归的初衷》《从贫困留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我理解一些清北留学生学成不归的初衷》
不过,那位海归博士虽然薪资不高,但有事业单位编制,有北京户口,不仅自己有了发展的空间,尤其是成家立业后,孩子获得了优质教育资源,这对于孩子的未来是最佳的选项。因此我认为,这比高收入更有重大价值。大家认为呢?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