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50次浏览来源:网络
(2018年海归报告:90后成主体,留学生大进大出!都是海归, 差别怎么这么大?)
原标题:2018年海归报告:90后成主体,留学生大进大出!都是海归,差别怎么这么大?
全球化智库(CCG)联合智联招聘发布《2018年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这份权威性调研揭示了海归回国就业的现状、问题及趋势。
教育部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留学人员回国人数达到48.09万人,其中获得硕博研究生学历及博士后出站人员22.74万。
他们中的很多人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各个领域做出突出贡献,成为新时代我国国际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解读《2018年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前,我们先来看看上海高校的出国(境)深造情况。
以下是根据2017年上海各大高校发布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提炼出来的数据。
深造率最高的四所大学是:复旦大学、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和华师大。虽然国内深造率高于国外,但是近几年上海高校毕业生的留学率却在逐渐上升。
出国深造率最高的复旦、交大、同济的学生,最爱去的国家首选美国,其次英国、香港和澳洲。
了解了上海高校的出国(境)深造情况,下面来看看《2018年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吧!
90后成为海归主体,占比高达55%
《2018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通过2190份的有效问卷调查显示,新生代的海归群体出生年代集中在85-95年之间,其中,(90-95年)90后成为海归主体,占比高达55%,实际年龄在23-28岁之间。
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表示,每年有六十多万留学生出去,有五十多万留学生回来,现在回来的90后,甚至95后,呈增长的态势。
这既反映了留学潮,也反映了左边海归潮右边。中国留学生的这种“大进大出”,形成中国独特的人才环流现象。
出国读本科的人越来越多
从海归群体获得的学位、学历看,硕士学位最多,占比达56%,其次是学士学位,占比38%,博士学位、专科和其他占比都在2%左右。
与去年相比,硕士学位占比下降了6个百分点,学士学位占比上升了7个百分点,出国读取本科的留学生越来越多。
英美扔为主要留学目的国
从最近一次留学国家/地区分布占比情况看,去英国和美国留学的人最多,占比分别为19%和18%。
从留学国家男女比例来看,作为主要留学目的国的英国和美国存在较大差异。
其中,女性海归更青睐于英国,占比高达22%,其次是美国的15%;而男性海归这一比例恰恰相反,21%的男性最近一次留学国家为美国,而15%的男性群体选择赴英国留学。
中国男性、女性选择不同的国家留学,这与国家的文化和所选择的专业密不可分。
开放的学术氛围,多元化、先进的科学理念和敢于付诸实践可能是留学生在美国接受教育最大的感受,这对于理工学科男生来说更具有吸引力。
同样,拥有浓郁的艺术氛围和人文历史的英国会更加受到女性的青睐,英国的艺术、文化院校在全球来说是首屈一指。
在最近一次留学中的主修科目中,经济学与商学类占比最高,达到43%。
因此,金融业超过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再次成为海归就业中最主要的行业领域。
其次,分别是艺术与人文科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社会科学与公共卫生学、及语言学。
在主修科目的数据中,除经济学与商学类男女比例接近之外,其他主修科目因文理区分在男女比例的分布上差异明显,文科类专业(如艺术与人文科学、语言学等)女性占比高于男性,而在理工科类专业上则男性比例较高。
国内就业前景吸引留学生回国
曾经有些海归因为在国内找不到工作,被称为“海待”。今年的《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显示,95%的海归都能在归国后的半年内找到工作,而国内的就业前景也更加吸引留学生们回国工作。
在出国留学的主要原因中,76%的海归是为了“体验他国文化、生活,丰富个人阅历”,而“计划未来在国外发展”的比例相对较低。
所以,回国后,61%的海归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发展,并未发生地理迁移。而迁移的人群中,有13%的海归迁往北京,8%的海归迁往上海,7%的海归迁往广东。
更多的海归愿意加入家乡的建设大潮当中,这也可以从海归为何回国发展的原因可以看出。
“方便与家人、朋友团聚”继续成为海归群体选择回国发展的首要原因,有67%的海归选择了这一选项;其次,“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好”以40%的比例位居第二。
海归就业地区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和省会。
中部和西部城市,尤其是成都、西安、武汉等地对海归的吸引有所增加。
海归群体流失方面,黑龙江、山西、河南、河北和湖南流失比例较大,东北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在“人才大战”中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回国后的融入情况显示,97%的受访者能够在回国发展中实现社会融入,其中能够“顺利实现融入”和“有困难,但能渐渐融入”的比例均占48%。
约3%的受访者始终无法融入,与2017年的调查结果相比,始终无法融入的海归比例降低了2个百分点。
岗位与专业不对口,超七成海归不满意收入
海归群体普遍认为当前工作岗位与所学专业匹配程度不高,认为非常匹配的仅占5%,认为匹配程度较好的占比23%,认为匹配程度一般、匹配程度较差和完全不匹配的比例分别为34%、18%、20%。
海归就业岗位与其所学专业的匹配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海归群体对于个人发展的预期。
调查发现,半数被访者认为自己“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脱节,缺乏实践经验”成为求职过程中最大的障碍。
此外,“不了解国内的就业形势和企业需求”也是海归的一项主要劣势。这说明被调查者在海外读书的过程中与国内信息脱节依然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大部分同学回国并没有想好自己到底做什么工作,一时很难找到合适的。由于金融行业前景好、需要国际化视野,自然成了大家的首选。
在收入方面,认为收入高于甚至远高于预期的海归不足1%;仅有19%的海归认为工作收入基本符合预期;认为收入水平低于预期和远低于预期的海归占比分别为49%和31%。
综合来看,虽然海归群体的整体收入水平较2017年有所提升,但80%的海归认为收入水平低于预期。
在海归的税前月收入分布情况中,近七成海归税前月收入在6000元以上。但从单项对比来看,6000元及以下群体占比最高,为33%。
有教育专家认为,研究生回国时,往往仅有相对高的学历,没有相应的职场工作经验。如果这些高学历人才想要成功就业,大部分人就不得不先屈就于入门级岗位。
留学生回国就业优势
海归群体在国内就业方面存在的优势主要包括:“语言及跨文化沟通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和“生活适应能力强,更加独立”。选择比例分别为73%、59%和37%。
此外,也有受访者认为海归的就业优势还包括“批判性思考能力强”(25%)、“更了解海外市场,容易在海外市场建立品牌或分销渠道”(16%)、“更具创新能力”(16%)等。
当前,中国参与全球化发展不断深入,国际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加之国内高校国际化教育理念的快速发展,使国际视野的获取范围进一步扩大,但海归群体更加直接接触到国际领域的优势仍然明显。
求职周期方面,男性与女性海归的差异并不明显。
42%的海归能够在归国一个月以内找到工作;40%的海归能够在1-3个月找到工作;需要4-6个月的占比为13%;需要6个月及以上的占比仅为5%。
与2017年的调查数据相比,1个月以内找到工作的海归比例提升了10个百分点,同时,需要6个月及以上求职时间的比例下降了6个百分点,说明海归在国内就业市场的竞争力有一定提升。
金融业就业比例超过信息技术服务业升至第一位,制造业比例有所上升。
报告指出,在就业行业方面,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制造业、教育、批发和零售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排名靠前,所占比例分别为14%、13%、12%、11%、8%和7%。
可以看到,在排名靠前的行业中,因性别不同,海归对于行业的选择也存在一定差异。
对于女性海归来说,教育(15%)和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0%)占比明显高于男性;对于男性海归来说,金融业(17%)和制造业(15%)占比则明显高于女性。
与2017年相比,金融业就业比例超过信息技术服务业升至第一位,制造业的比例也有所上升,从2017年的第5位升至2018年的第3位。
看完白皮书中的分析结果,我们可以知道,中国海归们回国的就业情况是非常可观的,但是海归们依然存在不了解国内的就业形势和企业需求等劣势。
现在,美中国际推出了职鹿计划(CareerPioneer),该计划整合了国内外专业导师资源及知名企业资源,为海外留学生们提供求职技能培训、职业辅导、企业内推、实习安置等一系列项目,致力于帮助留学生和准留学生们提前做好职业规划,助力职业发展道路,最终实现留学的成功。
如果您有相关需求,可拨打电话:左边400-右边8888-119,也可以添加下方美老师的微信,我们专业的老师会为您提供一对一的免费咨询服务!
(添加美老师,免费线上咨询)
责任编辑: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