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030次浏览来源:网络
(留学生劣势被放大,海归如何突破求职困境?)
早在上世纪30年代,钱钟书就在《围城》中对“海归”有过鲜活的刻画。当时方鸿渐的父母看不惯学位制度,方鸿渐花30美元买了一份克莱登大学博士学位。讽刺的是,归国后因为是“留洋博士”,他大受欢迎,不仅受邀演讲,还因此拿到三闾大学的聘书。
而在接下来的大半个世纪里,海归被中国社会默认为是精英的代名词。《欢乐颂》中的两位海归安迪和曲筱绡依然能折射出外界对海归这一群体的典型标签——要么是自强自立的精英学霸,要么是有钱有势的纨绔子弟。
国外就职条件苛刻,留学生纷纷归国
大部分留学生毕业后发现在美国找工作越来越困难,尤其选择文科类的专业,毕业后基本没有公司愿意聘用,而且近两年美国对工作签证的收紧、H1B补件案例大幅度增加,签证处理时间增长等等因素,导致很多企业雇主不愿意雇佣外国留学生。
美国留学生还没有就业就面临着失业,想要在美国积累工作经验的愿望落空,大部分只得选择“裸归”。
美国的中国留学生现状只是一个典型的案例,留学生在国外的就业环境并没有我们想象之中的那么友好。另外,出于情感与文化因素,大部分留学生还是选择归国。对于海归来说,国内所能给予情感及文化上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能给予诸多福利政策,比如创业资助和子女入学优惠等等。留学生归国率提升是好事,但就业问题却慢慢显现出来。
求职回复率不及国内大学毕业生
据外媒INS左边ID右边EHIGHERED4月11日报道,普林斯顿大学的一位博士MingyuChen调查研究显示,在中国求职市场上,本土大学毕业的求职申请者得到应聘者的回复率比从美国大学毕业的求职者更高。甚至从美国名校毕业的的求职者得到的回复还没有从中国本土一般大学得到的回复多。
研究者总结,造成这一现象的很重要的原因是:招聘经理认为,美国大学毕业的求职者有更好的选择,他们更容易跳槽离职,很难稳定下来。
薪资水平低于预期
近70%的留学生归国后遇到了文化理念、落户就学、政策限制等难题,30%的留学生认为第一份工作完全未达到预期。而在企业端,27%的受访企业认为海归留学生存在自我评价过高的问题。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66.21万人,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51.94万人。初始薪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海归就业的困境,近三成2018年毕业的海归留学生实际初始年薪不足10万元,高于15万元的人数仅占四成。
海归劣势被放大,优势难以发挥
相比国内的就业者或者创业者来说,海归的确有着更国际化的思维方式、更好的英语交流能力和更强的适应能力。但是同时,他们也遇到了很多挑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不接地气”。
很多海归在归国之后有一种优越感,觉得自己已经接受了西方的教育,甚至见识到了硅谷、纽约式工作方式。但实际上中国也是瞬息万变,离开中国数年的海归,要花更多精力和时间去了解中国的新概念。如果无法很好的融入,或是无法理解、欣赏中国过去这些年的进步,首先就很难赢得身边人的尊重。
没有学会中国的“打法”,不了解当前的中国消费市场,工资要求高于基准,自我评价过高……这是很多中国企业拒绝任用海归的种种理由。“高素质”、“高层次”的海归依旧备受青睐,但海归整体就业形势严峻亦是不争的事实。
留学的价值在于“连接”而非“脱离”
1、留学的价值是能将国外的资源和中国本土资源相结合。
在美国学习或是工作的中国人,应该与国内保持密切的联系,要时时牢记海归在连接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方面发挥的作用越大,能创造的价值就越高。
2、就业时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留学生最大的优势在于对留学国家的充分了解、在留学时与各国同学建立的人脉关系、以及国际化视野和强大的适应能力。
在国内就业的时候,海归们应该充分发挥以上优势,让企业主管看到你在国外不仅仅学习了一门语言,还有诸多对企业发展很有帮助的技能。
3、改变思路,先就业再择业
挑剔公司,就业初期过于看重薪资,让很多海归错过很多长远发展的机会。这是广大海归需要摆正心态的地方。
曾有这样一句话:“人的每一种身份都是一种自我绑架,唯有失去,才是通向自由之路。”与其说海归贬值了,不如说是那些披着海归外衣却没有真才实学的人贬值了。我们应该放下海归的精英包装,选择用开放的心踏实地迈出每一步,重新了解中国,开始自己新的职场生涯。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